• 回首頁 

政治新聞

Political News

【記者林秀雲/高雄報導】 2024高雄眷村文化節(19)日下午在鳳山瑞興國小熱鬧展開,市長陳其邁偕同在地立委、議員們出席開幕儀式,他提到這是第18屆的眷村文化節,感謝眷村文化發展協會、議會及中央共同支持,市府會持續發揚豐富的眷村文化,將多元的美食及濃厚的人情味長久流傳,保留共同記憶的美好所在。陳其邁表示,鳳山的前海軍明德訓練班,其前身是日治時期的無線電通訊所,感謝文化部給予補助及立委們爭取9億預算,目前第一、二期工程皆已順利動工,預計115年完成核心區域的開放,期待眷村文化節回歸舉辦。他也笑稱每年參與眷村文化節是高雄市長的必修學分,親自體驗了解令人懷念的眷村時光。陳其邁指出,明德訓練班周遭眷村改建有四大新城,在改建過程滿滿的美食及人情味都沒有流失,居民依然活潑開朗,可以看出每個人都很用心保存眷村文化,市府也會一起努力把大江南北最多元、豐饒的文化及人情味匯集到鳳山,持續加速重建、保留不同族群共同記憶的美好所在。隨後,陳其邁與立委、議員及在地鄉親一起千人帶動唱跳80年代復古金曲—青蘋果樂園及對你愛不完,全場跟著音樂熱舞、活力四射,重現過往風靡全台的帶動唱熱潮。文化局表示,本屆眷村文化節以「眷村FUN樂園」為主題,打造充滿童趣的眷村遊樂園,讓各年齡層的朋友重溫童年呼朋引伴在巷弄嬉戲的美好回憶,回味童年眷村風情。

繼續閱讀...

【記者林秀雲/高雄報導】高雄市政府(18)日舉辦112年度績優宗教團體表揚大會,市長陳其邁親自頒獎表揚99家捐資100萬元以上的宗教團體,向各宗教團體的善行義舉表達誠摯謝意,他致詞時表示,民力無窮,感謝高雄市宗教、公益團體給市府很大的幫助,包括社會關懷、急難救助、住警器捐贈等多面向的公益服務,同時鼓勵各宗教團體共同推動節能減碳行動,攜手邁向宜居、永續、幸福的城市。 陳其邁除了感謝去年各宗教團體給高雄市的幫助,在這次山陀兒颱風災後復原工作,各公益團體及民間資源快速協助市容恢復,也受到市民的肯定,他也對此表達感謝。 陳其邁指出,邁向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市府推動淨零轉型,他以今年接連凱米颱風、山陀兒颱風路徑都與往年經驗的差異為例,可見極端氣候對我們的影響,包括溫室氣體排放也會造成海平面上升。陳其邁接續指出,為因應氣候變遷、降低碳排量,鼓勵大家具體行動節能減碳,他舉三件事情即可馬上實踐,包括電燈換LED電燈、冷氣換變頻節能冷氣、冰箱換新型節能冰箱等,此外,寺廟也開始裝設太陽能供電,而高雄市學校達99%裝設太陽能供電,省錢又環保,呼籲在場宗教團體一起來推動環境永續並具體行動。此外,為響應2050淨零排放政策,市府已制定「高雄市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他鼓勵大家一起來參與,存好心、做善事讓我們的社會更美好,共同邁向宜居、永續的城市,他再次代表市民朋友感謝各宗教團體給予市府推動建設最大的幫忙與支持。

繼續閱讀...

【記者陳姿伊/高雄報導】 今周刊公布2024年度「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高雄市政府獲頒「最佳高齡友善城市獎」、「經濟力特別傑出獎」、「環境力特別傑出獎」、「永續城市特優獎」及「永續創新-環境獎」等五項大獎,市長陳其邁並獲得「最佳首長信任獎」肯定。他(16)日出席記者會時感謝今周刊肯定及市民努力,強調高雄在城市轉型過程中面臨許多難題,尤其氣候變遷挑戰更為嚴峻,承諾未來將帶領市府團隊一步步穩定向前,讓城市更進步。陳其邁指出,高雄溫室氣體淨排放量5,235萬公噸,遠高於台北,面對碳費與歐盟CBAM開徵,淨零的轉型是高雄的生存之戰。在推動城市淨零轉型過程中,高雄不斷引進新的行業,與時間賽跑,加速推動城市淨零及數位轉型,他也規定市府各局處首長都必須取得相關淨零證照,總計高雄市與產業界合作,迄今已發出973張國際證照。陳其邁以今年凱米及山陀兒颱風為例,說明如何運用科技、技術等方式解決城市治理新興議題。在面臨極端氣候時,市府團隊該如何快速回應是非常大的挑戰,首長的責任更加重大,不僅要走的更快、更要一步一步穩定向前。此外,在推動高齡友善城市過程中,高雄善用中央資源、訂定明確目標,其中社區關懷據點目前布置548處,年底將會達成560處,有效落實長輩照護,承諾未來面臨產業轉型與各項挑戰過程中,會努力、認真、勇往直前,讓城市環境改善、經濟繁榮。高雄65歲以上人口占比高達20%,僅次於台北,市府說明,雖然高雄資源不是最豐富,但結合「顧老」、「托幼」等多元服務設施,持續增加公共托育機構、親子館及關懷據點,目標是115年公共托育布建85處、親子館30處、兒童臨托據點30處、社區關懷據點655處、C巷弄長照站587處、1學區1日照91學區,並運用AI科投,投入智慧醫療。市府表示,永續要作以人為本的世代共融,還有環境永續淨零轉型,高雄率先全台訂定「高雄市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在推動淨零方面,首創碳預算,創造綠色商機,拚2年減碳383萬噸。111年高雄溫室氣體淨排放量5,235萬公噸,若與台北(1,061萬公噸)相較,更有5倍的差距,目前高雄已相較於基準年(94年)減碳20.8%,減碳量1,380萬噸。

繼續閱讀...

【記者賴建邦/台南報導】由經濟部及臺南市政府共同辦理的「2024 台灣設計展」,將於 10 月 26 日至 11 月 10 日盛大開展,(9)日由經濟部政務次長何晉滄、臺南市長黃偉哲於松山文創園區創意劇場共同主持記者會,邀請民眾來訪台南,發掘台南科技與古蹟並存的另一種風貌,同時順道品嘗台南美食。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臺南擁有百年歷史的烏山頭水庫、最古老的虎頭埤水庫等,它們至今都仍服務著南部地區的民眾,由此可見臺南是活在庶民生活中的古都。同時也有人說:「臺南連市場的歐巴桑都能說上CoWos(先進封裝)」,更可知臺南是座科技與古蹟並存的城市。此次台灣設計展在「臺南400」這個特別的時刻舉辦,並且選擇於西市場、香蕉倉庫等過去的古蹟,這是繼文博會之後呈現另一種風貌的臺南,也希望透過這次的活動設計,呈現臺南是如何無違和感地融合最先進的晶圓廠與最深厚的文化底蘊。經濟部政務次長何晉滄指出,希望此次設計展共同行銷臺南,亦能把臺南400年來的改變及未來城市治理願景,也把最好的一面透過設計的手法,展示給參觀的民眾。「2024 台灣設計展」展覽主題為「是台南,當是未來」,邀請超過百位設計師共同勾勒出臺南的過去與未來,主展區以臺南市美術館 2 館、西市場及香蕉倉庫為核心,精心策劃 9 大主題展覽及相關活動,呈現臺南從傳統產業、前瞻產業及設計導入城市的全面向內容。其中主題包含「南波萬」展示臺南 18 家隱形冠軍企業如何在艱難環境中崛起,並在全球舞台上綻放的耀眼成就。「新力」探索臺南新民生、新農業、新生技與新能資源四大領域,展現產業邁向前瞻的歷程。「生活超展開」與臺南在地企業合作,呈現與日本東京墨田區的國際合作成果,跨越新舊之味,揉合成臺日當代的生活面貌。「未來城市想像」透過「我的城市模塊」視覺化的呈現民眾對於城市的想像,提供民眾參與公共規劃的契機。「[無]平行」呈現疫情解封後完工的建築作品,今年更邀請到法國波爾多 DATE建築中心加入,同步呈現[樹]建築:Arboretum: trees as architecture 展覽。「超 COOL」呈現以循環設計路徑,為升溫的地球找出降溫的解方,實踐環境與經濟、設計與日常的永續感動。「踅臺南.造市場」以吃和穿兩條常民生活軸線作為切入視角,打造展期限定的虛擬臺南新品牌。「踅 se̍h 西市」以數位融合傳統,透過各式裝置作品並結合歷史場域,從留下的找回失去的,一起看見傳統市場的未來。「西門布市」將西門布市的演變脈絡,發掘淺草商圈到西門商場至今的歲月寶藏。衛星展區的主題則包括 321 巷藝術聚落、藍晒圖文創園區、愛國婦人會館、臺南車站、孔廟商圈、國華友愛商圈、永樂市場,藉由設計為在地多元場域注入創新能量與活力。設計響應的部分則串連 5 項展覽及 10 項活動,展現臺南從藝術、街區生活、餐飲美食、文學、信仰、永續等豐富主題活動。另外,設計食堂於淺草多功能中心舉辦,邀來意想不到的廚師輪番坐鎮、驚喜上菜,歡迎大家預約體驗。此外,今年特別推出主展區散步路線,讓民眾看展之餘,可以盡情徜徉在臺南新舊交融的文化韻味,更能發掘活躍在城市中的設計能量。2024 台灣設計展「是台南,當是未來」,將於 10 月 26(六)至 11 月 10 日(日)於臺南登場,展期共計 16 天,歡迎大家前來共襄盛舉! 包括臺灣設計研究院長張基義、臺南市文化局長謝仕淵、臺南市交通局長王銘德、臺南市美術館長林秋芳等貴賓皆到場參加。

繼續閱讀...

【記者林秀雲/高雄報導】 山陀兒颱風後已優先完成路樹、交通號誌等急迫災損修復,高雄市長陳其邁(15)日主持市政會議,關心各項災損救助進度,要求加速行政流程,盡早完成救助金發放作業;每年10月至隔年3月為流感及新冠疫情流行期,陳其邁也鼓勵市民朋友踴躍接種疫苗,以降低秋冬疫情傳播的風險。針對風災損壞之公園、人行步道、道路等公共設施,陳其邁責令權管機關持續復原重建工作,並將各界防搶災之建議事項納入施政參考,研議更完善到位的標準程序作法;同時,全力協助民眾申辦農漁損失、房屋淹水、住屋毀損、汽機車泡水等各項災損救助,儘早完成救助金發放。各局處、區公所務必儘速統計災後復建所需經費,以利彙整爭取經費補助。時序進入秋冬季節,每年10月至隔年3月為流感及新冠疫情流行期,陳其邁責請衛生局等機關加強宣導推廣疫苗的重要性,請符合資格條件之對象,與長輩、幼兒等高風險族群,盡快接種公費疫苗,也呼籲市民朋友踴躍接種流感及新冠疫苗,以降低疫情傳播的風險。此外,市政會議上陳其邁亦頒獎表揚「113年度高雄孝行楷模」,計有曾金蘭、林淑華、陳建廷、詹慧琳、李佩玲、蘇招治、賴淑鑾、張簡鴻如、陳寀惟、陳宇綺及尤靖騏等11人獲獎;肯定展現溫馨慈愛的行為,帶動社會正面良善的風氣,也鼓勵市民及時行孝,將孝道落實日常生活中。

繼續閱讀...

status
資料處理中,請稍候...資料處理中,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