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首頁
-
社會新聞
社會新聞
Social News

【記者陳姿伊/高雄報導】近日媒體報導遊客涉險通過俗稱柴山阿朗壹小徑旁傾斜擋土牆的畫面,險象環生。為確保遊客安全,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後稱自管處)受國有財產署南區分署(後稱國產署)之委託於山海宮側入口拉起封鎖線,另中山大學校區內之入口亦已設有柵欄及安全告示,呼籲民眾暫勿前往,並經確認該擋土牆未位於國家自然公園範圍內,係由國產署管理。柴山阿朗壹非古道,且潛藏危機高雄市柴山西側一條由民眾自行踏勘出的路徑,可由中山大學下至海岸線並連結至柴山漁港,因風景優美堪比東海岸阿朗壹古道,在媒體及網路上被譽為柴山阿朗壹古道秘境,吸引大量遊客前往探險,然經查此小徑實際並非歷史上的古道,且沿途分布早年因軍事需求建置的擋土牆或碉堡等設施,因已無軍事用途長期缺乏維護,再加上如無注意漲退潮時間,民眾貿然前往實有風險。國產署下週二討論後續處理方式為了解現場狀況,自管處、國土管理署南區都市基礎工程分署以及高雄市政府水利局已於11月8日下午前往了解,壁體暫無立即崩塌之虞,惟考量常有遊客冒險探索,自管處已於園區內民眾私自下切至海灘處拉起封鎖線,提醒民眾注意自身安全。土地管理機關國產署則已排定於11月12日邀集相關單位前往勘查,討論後續處理方式,以確保民眾及遊客安全。
繼續閱讀...
【記者陳姿伊/高雄報導】高雄市作為國內首個施行淨零自治條例的城市,已將公正轉型入法,積極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堅定邁向淨零轉型的道路。為深化市民與社會各界對「淨零公正轉型」的理解,高雄市政府於113年10月16日,於淨零學院辦理「高雄永續心行動:淨零公正轉型,一同前行」座談,會中暢談高雄淨零的挑戰與意義,及轉型的衝擊與影響。研考會陳博洲主委表示,淨零要轉型,轉型要公正。此次座談高市府與國發會及工研院合作,廣邀重要在地公民團體及社群、地方創生團隊、社區大學、學術單位、政府單位等各方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高雄市推動淨零轉型的進展,深入交流淨零轉型過程中,所面臨的衝擊與影響,並延伸探討公正轉型議題,期待凝聚在地力量,不要遺漏任何一個人。座談特別邀請主婦聯盟基金會賴曉芬副董事長、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系邱花妹副教授蒞臨演講,內容除了說明公正轉型學理原則及案例之外,更強調城市是公正轉型的重要驅動力。高雄市作為首個工業城市帶頭示範建立地方淨零法規,更積極制定目標與策略,並以強化政府治理、輔導產業調適、市民生活參與、落實公正轉型等四大核心,讓高雄真正落實淨零與公正轉型於局處施政當中。演講後的交流座談,亦成功促進各界對於淨零與公正轉型議題的深入互動,為高雄市在地夥伴進一步連結自身關注的議題提供了契機,厚植在地轉型能量。高雄市政府期望未來能繼續與各方一同前行,邁向永續「心」城市。
繼續閱讀...
【記者林秀雲/高雄報導】高雄市區監理所113年11月11日至13日辦理自用小客貨車號牌BZB代碼(第1次標售、標售區間:0001至9999)及營業大貨車號牌KLN代碼(第1次標售、標售區間:7501至9000)網路標售,有意競標者請備妥自然人憑證及信用卡或金融卡,加入「監理服務網」會員後即可參與競標。 該所提醒,當競標者設定之最高競標金額或出價金額達新臺幣30萬元時,須先線上轉帳繳交20%(即新臺幣6萬元)之保證金後,始能對該號牌持續出價,若得標後未於規定時間內繳交全部得標金額,則該筆保證金將予以沒收,同時禁止該競標者參與號牌競標及選號資格1年。 為保障權益,投標前請先閱讀投標須知及流程等說明,詳細資料公布於「監理服務網-選號標牌」專區,洽詢電話:07-3613161分機106李小姐。
繼續閱讀...
【記者陳姿伊/高雄報導】為培植漁村在地文創實力,高雄市政府海洋局舉辦「海望底家」文創商品暨伴手禮包裝設計競賽,吸引了眾多設計師參加,其中三位設計師以其創新的環保設計脫穎而出,充分展現了設計理念與環境保護的完美結合,及其對理想的堅持。金獎得主黃蘭惠以作品《網籠袋包》奪得桂冠。這款包包以其獨特的網籠形狀,使用來自於台灣本地的永續布料廠之布料,主要為透過再利用海洋廢棄物製成的,充分體現了海洋環保與永續發展的理念。獲得銀獎的楊貴勛則以《WITH FISH》作品體現他對環保的思考,以廢棄魚鱗為核心的材料,創造出獨特的魚鱗纖維材,具有天然、無添加、低碳排放的特性,並能夠被回收再生或自然降解,締造出永續再生的創新技術。銅獎則由柳耀勳的作品《雄四海》榮獲,其靈感來源於高雄四個海線市鎮,包裝設計運用了魚網造型的紙盒,不僅帶出了漁村意象,還賦予了作品獨特的在地特色,令人耳目一新。此外,本次競賽還有四件作品獲得特別佳作,這些作品同樣在永續設計與創新應用上展現了非常高的水平。其中一位設計師利用蚵殼粉與環保水泥材料相結合,創作出獨特器皿,進一步推動了設計界對於環保及可持續發展的思考與實踐。此次得獎作品除在食品展及相關海線活動中展出外,也同時協助媒合本市漁會及水產加工業者等海味廠商,期望藉由此次機會共同開發商品之包裝設計,強化高雄漁產地方品牌影響力,並為永續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繼續閱讀...
【記者林秀雲/高雄報導】 用跨國的當代藝術轉譯全球視野下的勞動議題,《捲入裝配:全球工廠在台灣與美墨邊境》特展現正於高雄市勞工博物館1樓展出,展期至11月23日,展出時間為每週二至週六9時至17時、免費參觀。本展覽由國立中山大學USR邁向永續轉型:城市共事館團隊策畫,結合來自台墨兩地的藝術作品,規劃三大展區以「不安的身體」、「喧嘩的聲響」及「跨境的生存」為主題,透過當代藝術的形式詮釋跨國資本與勞動力移動,與衍生的勞動權益、安全及身份認同等議題。勞工局表示,本次特展對照墨西哥邊境城市華雷斯城加工區,與我國工業化發展的歷程,回顧相關跨國勞動議題的演進,並以當代藝術的形式與觀眾交流,本展覽所展出的十六件藝術作品中包含平面、錄像、裝置和行動藝術,形態豐富多元,其中也包含相關的互動藝術設計,如「病痛地圖」可以將貼紙貼在可能的職業傷病部位,讓觀眾反思勞動過程中,如何更重視職場安全衛生與保護的意義。而「Hello, my name is...」則將制服一件件如同賣場販售形式吊掛,在制服左胸位置繡有製作勞動者的照片,並將販售標籤以該勞動者的相關資訊取代,呈現在日常選購服飾或民生物資的過程時,常被忽視隱身在產品與服務背後勞動者的身影,在生產的過程中他們的勞動權益是否受到合理的對待。本次特展「捲入裝配(Entangled Assembly)」有勞動者在輸送帶加工組件的意涵,且有捲入各個年代國際資本與勞動力流動遷徙過程的意義,藉由回顧台灣與美墨邊境加工廠的設立時空,同時呼應勞博館《點時成今》常設展講述近代台灣重要的勞動事件,促使以更宏觀的視角思考我國與國際間所面臨的勞工議題,勞博館也在展覽期間推出座談與工作坊,預計於11月3日(週日)特別開館,邀請本次展出作品《有人在這裡》的創作者、長期關注移工在臺的勞動與移動狀態的文化工作者吳庭寬以「跨國移工/漁工的地方性符號」為題進行分享,歡迎有興趣的市民朋友報名參加,詳情請上勞工博物館FB粉絲專頁查詢。
繼續閱讀...![]() |
![]() |
Warning: Unknown: open(/var/www/html/newsmasses.com/gw_temp/sess_0e4sth6u3h1bcnrksk58g3u5a7, O_RDWR) failed: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28) in Unknown on line 0
Warning: Unknown: Failed to write session data (files). Please verify that the current setting of session.save_path is correct (/var/www/html/newsmasses.com/gw_temp) in Unknown on line 0